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大势下,氢能凭借清洁、高效和资源丰富的特点,有望成为新一轮能源技术变革方向。9月16日,2021全球氢能产业价值创造(佛山)论坛暨全球氢能企业TOP100榜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。
此前,在2020年9月,中央高层提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,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,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,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。
吕大鹏认为,“双碳”目标的实现是系统工程,对能源化工企业的挑战非常大。“像中国石化这样的企业,既是能源的生产企业,又是能源的消耗企业。‘3060’目标的提出,要求我们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,转到绿色低碳发展的轨道上来。”
积极拥抱能源革命
在“双碳”背景下,面对减排的需求和转型的压力,传统能源企业的生产成本承压。吕大鹏认为,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。“以中国石化为例,三四十年内,在实现碳中和前,这期间必须要有大量的投入,要有核心技术的突破,还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,加快人员素质的提升。”
尽管挑战和压力很大,但在吕大鹏看来,碳中和也给传统能源企业带来了机遇。吕大鹏表示:“我国能源结构过去以高碳为主,碳中和正好为我国能源低碳化转型提供良机。企业想要活下去必须走这条路。至少中国石化上下已经达成了共识,一定要当能源革命的积极参与者,甚至是引领者,不能当阻碍行业发展的企业。”
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了解到,中国石化正在积极拥抱能源革命,并把新能源作为战略选择向前推进,立志成为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。吕大鹏认为,这一愿景目标很有可能会实现,因为中国石化兼具四大优势:一是有制度的优势,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;二是有坚定、明确的目标,“十三五”期间已经减排了4430万吨二氧化碳,下一步力度会更大;三是有扎实的技术储备,能够捕捉、利用、储存二氧化碳,并将其作为可降解塑料的原料;四是将新能源作为战略发展的主要方向。
“碳中和正在推动中国能源行业发生深刻变革,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,不管是从标准、技术,还是应用上都蕴藏着巨大机遇。”吕大鹏说道。
在谈及如何探索碳中和路径时,吕大鹏指出,围绕“双碳”目标的战略转型既要积极,又要稳妥,不能一哄而上。
吕大鹏解释道:一方面,“3060”目标要求很高,时间很紧,要加快ESG融入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全过程,确保“3060”目标完成。另一方面,碳中和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转型过程,不能一蹴而就。
研究表明,到2050年,我国的石油消费量仍然有4亿吨,一次能源消费的占比约为15%,其中交通用油约1.1亿吨,包括航煤7500万吨、柴油3200万吨,还有少量的汽油要达到130万吨左右。
吕大鹏认为,在这个背景下,碳中和过程中不适应新发展需求的高碳行业将会有序退出,有相对充分的缓冲时间。“但是不能为了碳中和就直接把高碳行业都停掉,不能为了碳达峰就什么都不干了,不能影响到国家的发展、人民的需求。”
向绿色低碳转型
记者了解到,“十四五”期间,中国石化将在新能源方面加码布局,计划建1000座加氢站,加氢能力每年要达到20万吨,绿氢的产量要超过百万吨,要建成我国最大的氢气制备、储运和加注的网络,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。
“氢能的发展是国家实现‘双碳’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,对于‘双碳’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。研究表明,30年到40年之后,氢能会占日常能源消耗的1/4到1/3.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是70%,天然气40%从国外进口,存在‘卡脖子’问题。以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,有利于缓解我国对石油天然气的进口依赖,从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来说很有意义。”吕大鹏说道。
除了氢能之外,中国石化还计划在“十四五”期间实现地热生产、使用5000万平方米,新增光伏和风电装机规模各2000兆瓦,并将发展生物燃料,包括生物柴油、生物航煤。还要加快充换电站的网络布局,2025年充换电站要达到5000座。
吕大鹏表示,未来中国石化的加油站将会升级为“加能站”。据其介绍,加能站将集加油、加气、加氢、充换电、连锁便利等多项能源供给及服务于一体。“油、气、氢、电,再加上综合服务,中国石化的加油站将变成五位一体的综合加能站。”
据悉,今年9月10日,中国石化首座多功能综合加能站已在广西南宁正式投入运营。该加能站日均可为近2200辆车提供加油、加气服务;日供氢能力500公斤,每天可满足50辆氢能源公交车用氢需求;配备充换电一体化装置及12把充电枪,每天可提供充换电服务超500次。
与此同时,中国石化正加快产业结构调整,在炼油、化工方面朝着高端化方向转型,发展氢燃料电池材料,不断提高燃料低碳化的比例和能源的使用效率。并且,在绿色低碳技术方面加大资金投入,推进石化行业绿色低碳转型。
推荐新闻
-
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
2024-05-08
-
重磅!又一省份全面放开化工园区外制氢!
2024-03-28
-
现代氢能首批氢能物流车示范项目在广州开启试运营
2023-12-25
-
最高1000万元补助!武汉青山区征求意见促进氢能产业发展
2023-12-22
-
我国西南地区最大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正式投运
2023-12-22